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解放巴黎使法国首都免于毁灭
1944年8月19日,巴黎圣母院外的广场通常在周六清晨是空的,但此时却挤满了数百名警察,他们全都聚集在堡垒般的地方警察总部。一面法国蓝、白、红三色旗在大楼顶上展开,这是德国占领者禁止使用的法国三色旗,上一次正式悬挂是在四年前。罢工反对占领的法国警察回来了,这次是起义。巴黎反抗纳粹的起义开始了。
在光明之城的另一边,法国人在追捕和射杀德国士兵,枪声噼啪作响。不时有一辆汽车呼啸而过,车上涂着“FFI”(法国内务部的缩写),这是一个抵抗战士联盟。两个月前入侵诺曼底的美国和英国军队,正在将德国军队向东推进,但他们距离法国首都还有150英里。巴黎人奋起反抗,为1940年法国被纳粹打败以及随后数年的压迫复仇,希望自己解放这座城市。
风险是巨大的,这个决定是有争议的。一些抵抗运动的领导人担心会引发一场大屠杀,引发德国人的报复,可能会摧毁这座城市。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就在几周前,阿道夫·希特勒命令他在巴黎的最高将领迪特里希·冯·乔尔蒂茨“毫不留情地”“镇压”任何叛乱。从那以后,乔尔蒂茨还接到命令,要摧毁巴黎的自来水厂和发电厂,以及塞纳河上的数十座桥梁:从历史悠久的新桥到令人惊叹的亚历山大三世桥,这些都是历史地标。
随着巴黎起义的发展,希特勒对科尔蒂茨的命令也在升级。8月20日,这位纳粹领导人要求在该市进行“尽可能广泛的破坏”。8月23日,希特勒口授了另一道命令。“巴黎绝不能落入敌人之手,”《
为什么德国军队没有像希特勒希望的那样摧毁巴黎?答案出人意料地简单:因为巴黎起义迫使盟军最高指挥官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出手。
艾森豪威尔并没有打算解放巴黎,而是想把它包围起来,这样他就可以利用盟军有限的燃料把希特勒的军队赶回德国边境。巴黎起义让这位美国将军“该死的疯了”,他后来告诉1965年纪实小说《巴黎在燃烧吗?》的作者拉里·柯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艾森豪威尔说:“这是我不想要的那种情况,这种情况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可能会迫使我们在准备好之前改变计划。”
8月20日,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急于抵达巴黎,并宣布对解放后的法国的领导权,他抵达诺曼底,参观了艾森豪威尔位于大西洋沿岸圣米歇尔山附近格兰维尔苹果园的先遣队总部。最高统帅在他的地图帐篷里会见了戴高乐。他用指针敲了敲图表,解释了美国陆军在巴黎附近和附近增兵的计划。
“除了巴黎,为什么到处都要过塞纳河呢?”戴高乐问道。他敦促艾森豪威尔重新考虑。戴高乐认为,解放首都对法国来说是一件具有国家重要性的事情。他警告说,巴黎抵抗运动的主要力量共产党人可能会试图占领这座城市。艾森豪威尔告诉戴高乐现在还为时过早,他后来回忆说,他担心“我们可能会在那里陷入一场可怕的战斗”。
与此同时,在巴黎,警署内的2000名警察使用燃烧弹挫败了三辆德国坦克的袭击。在瑞典驻巴黎领事的斡旋下,一项脆弱的停火协议挽救了法国警方,而此时他们的手枪和步枪弹药即将耗尽。
抵抗战士们用铺路石、树木、手推车和沙袋建造了大约600个街道路障,以拖延和骚扰德国军队。他们占领了政府大楼,包括H?tel de Ville(市政厅),在那里他们推倒了与纳粹合作的法国领导人菲利普·帕姆坦的半身像,取而代之的是戴高乐的肖像。未经审查的报纸出现了,它们的标题颂扬巴黎人的斗争:“法国复活了!””“巴黎赢得了自由。“盟军正在逼近。”但简陋的武装抵抗无法将德军赶出他们在城市周围的据点。根据朱利安·杰克逊的《法国:黑暗年代,1940-1944》,901名FFI成员和582名法国平民在战斗中丧生。
共产党抵抗运动领袖亨利·罗尔-唐吉派遣使者罗杰·加洛瓦向西穿越前线,请求美国人空投武器。但当加洛瓦在8月22日溜过德军防线时,他决定敦促盟军转而派兵。忧心忡忡的加洛瓦告诉美军指挥官,叛乱分子无法单独解放这座城市;如果盟军士兵不尽快赶到,他们就会被杀死。
巴黎解放(1944年8月
就在同一天,乔尔蒂茨坐在巴黎莫里斯酒店的德国陆军总部里,与自己的良心作斗争。希特勒的军事行动首脑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刚刚重复了他的命令,要摧毁巴黎的工业和塞纳河上的桥梁——这一命令是乔尔蒂茨拖延而不是执行的。就在几周前,乔尔蒂茨还在德国亲眼见过希特勒,《
赫勒》衣衫褴褛的样子和满口唾沫的关于“最后胜利”的咆哮让他确信了两件事:第一,这位纳粹头子正在迅速崩溃;第二,德国将输掉这场战争。
乔尔蒂茨估计,他在巴黎的2.2万军队不足以阻止一场大起义。他知道德国最高统帅部正计划向东撤回更多的部队。巴黎最终落入协约国之手。那么为什么要摧毁它呢?柯林斯和拉皮埃尔写道:“保卫巴黎不受敌人攻击,即使是以毁灭巴黎为代价,也是一种军事上有效的行为。”“但是,为了从地图上抹去欧洲奇迹之一的唯一满足而肆意破坏这座城市,是一种没有军事理由的行为。”
为了缓和局势,乔尔蒂茨求助于中立外交官、瑞典领事拉乌尔·诺德林(Raoul Nordling)。他告诉诺德林,希特勒命令他摧毁该城的大部分地区。如果他再无视这些要求,他担心自己会被解除指挥权。这位德国将军要求诺德林给协约国的敌人捎个信:赶快到巴黎来。包括诺德林自己的兄弟在内的使者,在乔尔蒂茨的允许下,向西行进,越过了前线。
同样在8月22日,艾森豪威尔改变了保护法国首都的主意。戴高乐的观点一直困扰着他。“现在看来,我们似乎不得不进入巴黎,”那天晚上艾森豪威尔在给他的参谋长的信中写道,他在戴高乐的信上潦草地写着。他命令一支自由法国师向首都挺进。艾森豪威尔在1948年的回忆录《欧洲十字军》(Crusade in Europe)中回忆道:“情报显示,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
除了戴高乐,还有什么影响了艾森豪威尔的决定?一些消息来源,如柯林斯和拉皮埃尔,将加洛瓦的个人请求归功于美军指挥官。其他人,包括查尔斯·威廉姆斯1993年的戴高乐传记,指出美国陆军的G-2情报部门告诉盟军指挥官,巴黎的局势正在恶化,德国人可能会反击。
艾森豪威尔在给参谋长的信中写道:“(奥马尔)布拉德利将军和他的g2认为我们能够而且必须进入。”尽管诺德林的使者直到8月23日才到达美国指挥官那里,戴高乐传记作者唐·库克后来写道,诺德林的一份外交电报经伦敦到达艾森豪威尔那里,预言迅速推进将导致德国投降。
1944年8月25日,80年前的这个星期,自由法国第二装甲师开进巴黎,美军第四步兵师紧随其后。一名美国陆军少校回忆说,兴高采烈的人群挤满了街道,向盟军表示欢迎,他们遇到了“整整15英里的欢呼声,欣喜若狂的人们等着和你握手,亲吻你,用食物和酒给你浇花”。
法国和德国的坦克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交火-élysées,并在杜伊勒里花园附近交战。法国军队到达了附近的莫里斯酒店,经过短暂的交火后,乔尔蒂茨投降了。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这位将军一直在说服城市周围的德军守军放下武器。法军解放了首都,损失了大约100到150名士兵。“巴黎着火了吗?”希特勒在他的军事总部里咆哮着。它不是。
那天晚上,巴黎人、美国和法国军队在整个城市庆祝。柯林斯和拉皮埃尔引用了一名美国士兵的话,他最后来到了“一家咖啡馆,那里一切都是免费的,法国人欣喜若狂,女人们在钢琴顶上跳舞,我们都很兴奋,不停地唱着《马赛曲》,尽管我们不知道歌词。”
第二天,8月26日,戴高乐率领游行队伍从凯旋门沿香榭丽舍大街-élysées游行。巴黎被解放了,被拯救了。
1966年,当科尔蒂茨去世时,美联社称他为“拯救巴黎免于毁灭的核心人物”。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的传记作者让·爱德华·史密斯(Jean Edward Smith)写道,几位领导人的行动“拯救了巴黎”,其中包括乔尔蒂茨,他“不服从希特勒拆除这座城市的指示;戴高乐,作为临时政府的总统,他坚定不移地运用每一分影响力来拯救巴黎;以及艾森豪威尔,他拒绝教科书式的军事教条,让常识占上风。”他补充说:“当面对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决定时,艾森豪威尔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