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尽管新加坡的整体人身犯罪有所下降,但商店盗窃和偷窥案件在2023年有所上升
新加坡,2月20日——新加坡警方昨天(2月19日)表示,去年新加坡大约五分之一的人身犯罪案件是商店盗窃案,使其成为这里最令人关注的犯罪之一。
在2023年的年度犯罪简报中,警方表示,去年报告了3939起商店盗窃案件,比2022年的3244起增加了695起。
不过,总体而言,报告的人身犯罪案件总数下降了1.1%,从2022年的20193起下降到2023年的19666起。
警方指出,去年有277天没有抢劫、抢夺和盗窃机动车,比2022年的241天多了大约5周。与2022年相比,这些犯罪案件都有所减少。
除了商店盗窃案外,住宅盗窃案、侮辱尊严案和偷窥案也被列为值得关注的罪行。警方称,尽管去年住宅盗窃案和谦虚愤怒案都有所下降,但偷窥案件的报告却有所增加。
商店盗窃
去年,商店盗窃案占人身犯罪案件总数的19.7%,比2022年报告的16.1%有所增加。
在这些个案中,68.1%发生在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药房、小型商场及便利店等零售店。
被盗物品通常包括食品和饮料、酒精饮料、个人护理产品、化妆品以及医疗和保健补充剂。
警方在2022年表示,此类案件通常是通过商店员工发现的可疑行为,在盘点时发现丢失的物品,或者通过审查闭路电视录像发现顾客在自助结账终端带着未付的物品离开而发现的。
为吓阻市民偷窃店铺,警方一直透过讲座及参与活动,积极与市民接触,提高市民对偷窃罪行后果的认识。
警务处亦与零售商合作,让他们参与“零售商留意店铺盗窃”计划,分析其店铺的风险因素和易遭窃的弱点,并制订有效和切实可行的预防犯罪措施。
例如,大众书店已经在某些信息技术、游戏和音频配件上安装了防盗磁锁。
百货公司Mustafa Centre不仅分发和展示防商店盗窃宣传品,还与警方共享数据,以便在其商店进行有针对性的巡逻。
截至去年12月31日,已有201家零售店加入“星光计划”。
住宅盗窃案
与商店盗窃案不同,住宅盗窃案从2022年的1729起下降到2023年的1695起。这占这里所有人身犯罪案件的8.5%。
在住宅和商业场所发生的病例数量都有所下降。
去年有854起住宅盗窃案,而2022年为881起。这些案件通常涉及现金、珠宝、手机、品牌包和手表等物品。
在商业场所,去年报告了493起案件,而2022年为503起。
警方表示,五分之三的住宅盗窃案是由受害者认识的人实施的,或者据称是由受害者认识的人实施的,比如房客、家庭成员、服务提供者和朋友。
谦虚的愤怒
去年,因谦虚而被激怒的案件数量也有所减少,从2022年的1610起减少到2023年的1528起。他们占这里所有人身犯罪案件的7.7%。
这些犯罪大多发生在居民区、公共交通工具上和夜总会。大多数案件(57.9%)涉及受害者认识的犯罪者。
在公共交通上报告的病例数从2022年的178例减少到2023年的169例。警方表示,他们仍在积极与交通运营商、陆路交通管理局和国家预防犯罪委员会(NCPC)合作,在火车、火车站和公共汽车交汇处的显眼位置张贴反犯罪海报。
去年11月还推出了一辆“警察概念列车”,旨在提高通勤者的警示性信息,并在地铁车厢内放置警示信息。
窥阴癖
尽管偷窥仅占人身犯罪案件的2.4%,但这一数字从2022年的424起上升到2023年的476起。
这些犯罪最常见的发生地点是在住宅、商场和公共交通上。
在住宅地点的偷窥案件中,约83.4%是由受害者认识的人实施的,包括男友、前男友、家庭成员或房客。
在商场和公共交通上发生的案件通常涉及不认识受害者的肇事者。
警方指出,尽管乘客人数不断增加,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的偷窥案件数量保持稳定。
他们说,他们将与社会各界合作,通过咨询信息加强公众教育,以阻止潜在的犯罪者。
警方表示,去年购物中心的案件有所增加,报告了84起,而2022年为54起。
为了保护顾客,自2022年3月以来,包括市中心东区和卡浪浪购物中心在内的几家商场的公厕都安装了防窥镜。
警方称,这些镜子可以让厕所使用者不用抬头就能看到隔间的顶部,从而保护了他们的隐私。
这一举措将逐步推广到更多的地点。——今天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